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武昌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9年10月,其前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是直属学校领导的独立设置的二级机构,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
学院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和思政课社会实践教研室等7个教研室。各教研室设主任1名,全面负责教研室工作。
学院拥有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57人,兼职教师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51.8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27.77%,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教师占12.96%。2022年,学校聘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艾四林教授担任学院名誉院长,聘请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康沛竹教授为学院荣誉教授。
学院教学成果丰富。2021年“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与实践”课、2023年“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和“青春期性教育”课被认定为湖北省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2023年“形势与政策”课被认定为湖北省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021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被评为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立项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2020年组织制作两个思政战役小课堂视频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展播。2018年5名老师讲授的思政课被湖北省高工委和湖北省教育厅表彰为“名师示范课堂”。获得湖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2022年马博老师获得湖北省第八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二等奖。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2016年以来立项省厅级及上项目35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重点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湖北省民政厅重点委托课题研究项目1项,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省社科基金前期资助项目)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7项,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课专项任务项目18项。出版教材4部、著作4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发表在CSSCI的期刊40余篇。获得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湖北省首届素质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2019年5月,武昌理工学院和武汉市江夏区教育局联合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在江夏区教育局教研室、江夏区第一中学、江夏区实验高中、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江夏区大桥中学、江夏区文化路学校、江夏区康宁路学校等7个单位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基地。2023年武昌理工院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三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单位。2019年11月,成立武昌理工学院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学院依托这两个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团队,确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初步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与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大学生内省教育四个学科特色。
学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生参加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参军入伍、递交入党申请书人数逐年增加,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陈飞飞、“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马胜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黄希、“荆楚楷模”熊博文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获得“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建行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高教主赛道银奖3项、铜奖2项,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
学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借助现有科研平台和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2019年以来,培训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和乡村振兴人才800余人次;面向校内师生和校外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50余场;承接企事业单位研究课题,深入基层调研,如实反映社情民意,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报告10余篇。
学院教师党支部2019年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于2022年通过建设验收,2021年获评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